(1)池塘或水庫上、下水層溫差產生急劇對流。在夏、秋高溫季節,精養塘水質肥濃,白天上、下水層氧差很大,至午后,上層水溶氧飽和,下層水嚴重缺氧,由于水的熱阻力,加之風平浪靜,使上、下水層不易對流。傍晚以后,如果突然下雷陣雨或刮大風,使表層水溫急劇下降,造成上、下水層急劇對流,上層溶氧量較高的水迅速對流至下層,很快被下層水中的有機物耗凈,償還“氧債”,從而使整個池塘的溶氧量迅速下降,造成缺氧浮頭。
(2)水質過肥或敗壞而引起。夏、秋高溫季節,池塘或水庫溫度較高,加以大量投餌,使池水很肥。如果久晴不雨,又長期不加注新水,易使水質過肥(水色轉黑)或敗壞(因浮游植物繁殖過度而導致大批死亡,水色轉渾發臭),引起魚類浮頭。
(3)光合作用不強而引起。由于陰雨連綿或大霧,致使光照條件差,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減弱,水中溶氧補給量少,而池水中各種生物呼吸和有機物分解又不斷地消耗氧氣,以致水中溶氧供不應求,引起魚類缺氧浮頭。
(4)浮游動物大量繁殖引起。由于水蚤、輪蟲等浮游動物過度繁殖,大量濾食浮游植物,使池水轉清,水中溶氧主要靠空氣溶入來補充,遠遠不能滿足耗氧需求,引起魚類浮頭。